熱線:021-6611081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熱線:021-6611081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3.2 孔隙水剖面
3.2.1 氧化還原敏感物質(O?、NO?、Fe2? 和 Mn2?、HS?)
底層水O?濃度在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為235–300 μmol l?1(圖6),參考點為255–285 μmol l?1,最高達340 μmol l?1(沉積物上方0.8 cm)。奧雷河牡蠣點下方為165–305 μmol l?1,參考點為200–320 μmol l?1。O?剖面均呈負濃度梯度,表明沉積物是O?的匯。O?在沉積物-水界面下數毫米內耗盡,穿透深度:
阿伯貝努瓦河:2 mm(8月參考點;5月牡蠣點)至3.8 mm(3月牡蠣點;9月參考點)
奧雷河:2.6 mm(9月牡蠣點;6月參考點)至4.7 mm(9月參考點)
孔隙水表層NO?低于底層水,表明沉積物是NO?的匯,且在1 cm深度以下完全消失(附錄表5)。
Fe2?和Mn2?剖面(圖7)顯示沉積物中Mn/Fe氧化物溶解。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Fe2?在3月、5月(達199 μmol l?1)和9月(達99 μmol l?1)NO?消失深度處增加。奧雷河在3月參考點(320 μmol l?1)、5月牡蠣點(221 μmol l?1)、8月牡蠣點(540 μmol l?1)和9月參考點(232 μmol l?1)有峰值。Mn2?濃度多<15 μmol l?1。
硫化物(HS?)濃度兩區域差異顯著(圖8)。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6月達4,475 μmol l?1(7 cm深度),8月達2,792 μmol l?1(4–7 cm深度),參考點<70 μmol l?1。奧雷河牡蠣點下方<500 μmol l?1,參考點5月達2,415 μmol l?1(4–5 cm深度)。水體中未檢出硫化物。
3.2.2 磷酸鹽和銨剖面
底層水磷酸鹽濃度<1 μmol l?1。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孔隙水磷酸鹽顯著高于參考點,5月、6月>70 μmol l?1(圖8)。奧雷河兩點位季節性均>70 μmol l?1,表層濃度更高(20–30 vs. 10–15 μmol l?1)。銨剖面趨勢類似,濃度分別為磷酸鹽的20–30倍(阿伯貝努瓦河)和8–12倍(奧雷河)。
3.3 擴散通量計算
磷酸鹽底棲通量(圖9):
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:1±0.1(9月)至45±11 μmol m?2 h?1(6月)
奧雷河牡蠣點:1.8±0.2(3月)至19±10 μmol m?2 h?1(9月)
參考點通量均<6 μmol m?2 h?1。
銨通量在牡蠣點下方:
阿伯貝努瓦河:68±6(3月)至1,014±137 μmol m?2 h?1(7月初)
奧雷河:116±16(3月)至317±47 μmol m?2 h?1(5月)
硫化物通量在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5月、7月、8月顯著增加(達510 μmol m?2 h?1),參考點近零。奧雷河牡蠣點通常較高(達50 μmol m?2 h?1),但5月、9月參考點更高(148、96 μmol m?2 h?1)。
4 討論
本研究比較了牡蠣養殖對兩河口沉積物特性及磷循環的影響。結果明確顯示阿伯貝努瓦河存在季節性影響,而奧雷河因大型藻類掩蓋了該影響。
4.1 牡蠣養殖對粒度及有機質參數的影響
牡蠣糞便中95%顆粒<5 μm(Sornin 1984),可增加沉降2–4倍(Nugues et al. 1996)。阿伯貝努瓦河因高密度養殖(39 t ha?1)及強水流(0.8–1.3 m s?1),牡蠣點細粒比例顯著高于參考點(表4)。奧雷河因低密度(2–3 t ha?1)及水流弱(0–0.4 m s?1),大型藻類覆蓋全域(Piriou et al. 1995),掩蓋了生物沉積差異。
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有機碳、Chl a和脫鎂葉綠素顯著富集(圖3),主因糞便中含未降解浮游植物(Barranget et al. 1994)。奧雷河因有機質更偏碎屑性(COP/Chl a比值更高,表4),礦化強度較低。
4.2 有機質礦化對營養鹽釋放的影響
礦化過程遵循標準序列:O?還原→NO?還原→Mn/Fe氧化物還原→硫酸鹽還原→硫化物積累(圖7–8)。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點下方礦化產物(NH??、HPO?2?、HS?)通量高達參考點的70–110倍(圖9),主因生物沉積物易降解(Giles & Pilditch 2006)。
4.3 對磷循環的影響
活性有機質增加推動系統從鐵還原主導態(參考點)轉為硫酸鹽還原主導態(牡蠣點下方)。硫酸鹽還原生成硫化物:
與Fe2?結合形成FeS/FeS?,減少磷酸鹽吸附位點
溶解Fe-P,釋放HPO?2?(圖5)
導致Fe/P比值下降(圖10)
當孔隙水Fe/P < 2 mol/mol時(圖12),鐵不足以捕獲磷酸鹽,底棲磷酸鹽通量激增(如6月達47 μmol m?2 h?1)。自生鈣磷(Auth-Ca-P)沉淀受pH和磷酸鹽濃度調控,可能成為“磷定時炸彈”(可再溶解)。大型藻類主導的奧雷河未出現明顯狀態轉變。
5 結論
阿伯貝努瓦河牡蠣養殖顯著增加活性有機質,推動沉積物向硫酸鹽還原態轉變,導致夏季磷酸鹽釋放激增(Fe/P < 2為關鍵閾值)。
奧雷河因大型藻類覆蓋全域,掩蓋了牡蠣對磷循環的影響。
生物沉積物驅動的磷釋放可能改變水體營養結構,需納入養殖模型(Giles et al. 2006)。
致謝
本研究由布列塔尼大區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(IFREMER)資助。感謝匿名審稿人的建設性意見。